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侯罢马以为币缕纂
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故拘
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 许桓
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 (第 9a 页)
桓公
知天下诸
侯多与已也故又大施忠焉可为动者为之动可为谋
者为之谋军谭遂而不有也诸侯称宽焉通齐国之鱼
(第 9a 页)
而来也櫜/韬也○櫜古刀切)稛载而归(稛/苦)
(本/切)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
许桓公(许谓听/其盟约)
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 (第 7b 页)
桓公
知天下诸侯多与已也故又大施忠焉可为动者
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军谭遂而不有也诸侯称宽焉
(军谓以军灭之 (第 7b 页)
敢孟浪。然道正直。降
鉴甚明。凡依于人。必俟永年厚位之贤。以寓其迹。不然。何
规画始于齐州。终毕事于 姜郑
二公。其不惑矣。西南冠其
亭。备税驾驻骑之位。左右翼其廊。充庖羞食馂之事。栉植 (第 18a 页)
能远览。以管仲之智。从以顺之。无一言以争者何哉。然而幽王以后。召陵之役。稍能尊王。故夫子许管仲以仁。 许桓公
以正。所以勉其进也。(僖。)
楚逢伯以微子衔璧舆榇。武王亲释。言于楚子。而按微子世家。曰微子持其祭器 (第 137H 页)
 桓公以夫人事。有宿愠于蔡。乃因伐楚之师。侵蔡而溃之。有若掩其逞怒之迹。文公欲解围于宋。伐卫曹以致楚。此兵家之术也。此二君之事较看。则不当特为文公谲而不正。而今夫子独 许桓公
(第 167H 页)
而不谲。以为彼善于此之意何也。
春秋所谓攘夷狄尊周室。专指楚而言也。楚以夷服之国。渐渐强盛。侵逼上国。故桓文所以有功于中国者。以其能抑楚之强也。然 桓公
正言不贡包茅及昭王不反之事。是则正名之举也。文公阴谋取胜而已。则非正名之举也。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第 167L 页)
丞复诣 阙还。致 命曰虽然须为朕一屈。朕方临轩而立待。渠若迟入。朕不敢坐。 姜侍从郑
洗马咸曰 上眷如是。不可孤负也。余不得已俯应曰诺。秘丞遂脱释我儒巾网巾道袍。仍加新章。穿戴未毕。 上 (第 24H 页)
  
刘希庆传
刘生名希庆。号村隐。长安寒微人也。无手业。所事惟诗礼。抵老不易他技。虽穷饿犹恬如也。知生者。怜其老不易名。劝托名都监。蒙例赏加折冲阶。年七十。常闲居。余观吾东方自箕子以来。分别贵贱殊甚。至季叶。尤重科举。虽有宏才邃学奇俊之士。不幸出于贱孽则不令齿仕路。如地位不当繇文武科进者。于译于医于阴阳算数监天相地皆

有科。以应时用。下此则为胥徒农工贾仆隶。各遂其生。谋设从事文字。亦皆自书其书。其书非诗书。有业之侪类目笑之以为迂。中世有鱼无迹朴继 姜郑
玉瑞以词章名。徐起朴仁寿权千同许亿健以学行称。当时大夫士多假之颜色。不以贱隶视。毋论名实端窾。概是百 (第 440L 页)
。今见令说。若如此则实甚明快可喜。第史氏所记。亦不可尽以为不信。此亦不敢断定也。
  齐桓晋文
圣人 许桓公
者。取一时之功也。孟子,董子斥之者。明其心术之不正也。盖以其功言之。则当时天下赖以正焉。圣人安得不许 …… (第 298L 页)
知后人误写之多误说之多。则圣人笔削之旨。不为后人牵强之说所隐蔽。其有功于经文岂少哉。
  盟于召陵 桓公
伐楚。只是仅得其辞服而已。非如孔明之伐雍开得其心服。故其后齮龁邻国犹尔也。盖伯者之功效。其浅如此。如 (第 302H 页)
使当时有王者。则必能讨其僭王跋扈之罪。或削或贬或诛或灭。量其罪之轻重而处之。何者。王者得天下之心服。天下皆父母之。故号令之行。信之如流。伯者之服人。非服其心。乃服其外。故其号令仅能纠合而已。其从不固。安能诛讨如志乎。齐桓之于楚。仅得辞服而不能大挫。乃力不及也。此王伯之分霄壤不侔处也。然使当时无 桓公。
则其猾夏之祸。不可量矣。其能使之惩戢。不敢大肆凭陵。天下受其赐。其功曷可少哉。此春秋所以许之也。胡传 …… (第 302H 页)
  齐桓不治晋罪
当时诸侯之会。晋未尝与。未知何故。而他国不与者亦有之。非但不诘晋。他国不与者。亦未见致诘也。杀树子。甚于易树子。其犯天子之禁大矣。然当时诸侯亦未见有以犯禁见讨者。至于列国相征。王法所不许。而未尝禁弑逆大恶。亦置而不问。晋之不见讨何怪也。盖是时。晋未为强国也。献公之父武公以曲沃伯。始灭晋侯缗。代为晋侯。则晋乃破败之馀新造之国也。其地亦未必大。自文公以后主盟中夏。始为强大之国耳。以文公之伯故。传记申生见杀。文公出奔之由特详耳。在桓公时。非强国也。谓 桓公
畏其强而不问者。恐未然也。
  姒氏卒
 按春秋于君夫人之丧。薨以夫人而葬以小君。谨之至也。考之十二 …… (第 302L 页)
且使季子果有讨贼之心。则其势易然也。何者。齐桓为伯主。号令天下。而会盟洛姑。请复季子。则为季子者请于 桓公
曰。子般之难。庆父贼之。不去庆父。鲁难未已。请罪庆父。以明大义。臣亦以此去就。惟大国之是望。则吾知 (第 305L 页)
桓公
亦必瞿然。举法之诛不在哀姜。而在于庆父。况用鲁之众。因齐之力。其有不济者乎。如此则既定其弑逆之罪。又 (第 305L 页)
  

齐桓晋文
 圣人 许桓公
者。取一时之功也。孟子,董子斥之者。明其心术之不正也。盖以其功言之。则当时天下赖以正焉。圣人安得不许 …… (第 123L 页)
恐其求理太深而疑史太轻也。幸更察之如何。
  夏五
 此则令说极是。恐胡传太执也。
  盟于召陵
  桓公
伐楚。只是仅得其辞服而已。非如孔明之伐雍开得其心服。故其后齮龁邻国犹尔也。盖伯者之功效。其浅如此。如 (第 124L 页)
使当时有王者。则必能讨其僭王跋扈之罪。或削或贬或诛或灭。量其罪之轻重而处之。何者。王者得天下之心服。天下皆父母

之。故号令之行。信之如流。伯者之服人。非服其心。乃服其外。故其号令仅能纠合而已。其从不固。安能诛讨如志乎。齐桓之于楚。仅得辞服而不能大挫。乃力不及也。此王伯之分霄壤不侔处也。然使当时无 桓公。
则其猾夏之祸。不可量矣。其能使之惩戢。不敢大肆凭凌。天下受其赐。其功曷可少哉。此春秋所以许之也。胡传 …… (第 125H 页)
 当时诸侯之会。晋未尝与。未知何故。而他国不与者亦有之。非但不诘晋。他国不与者。亦未见致诘也。杀树子甚于易树子。其犯天子之禁大矣。然当时诸侯亦未见有以犯禁见讨者。至于列国相征。王法所不许。而未尝禁。弑逆大恶。亦置而不问。晋之不见讨何怪也。盖是时晋未为强国也。献公之父武公以曲沃伯。始灭晋侯缗代为晋侯。则晋乃破败之馀新造之国也。其地亦未必大。自文公以后主盟中夏。始为强大之国耳。以文公之伯故。传

记申生见杀。文公出奔之由特详耳。在桓公时非强国也。谓 桓公
畏其强而不问者。恐未然也。
  桓文论
 此不敢有议也
  庄僖顷三王不书崩
 此论似甚是。当更详之 (第 125L 页)
于晋阳。与 姜郑
世为晋阳三大姓。遂蔓延于四方。在高丽。我始祖河拱辰仕于显宗朝。以左司郎中。为契丹使。契丹主留之。我祖 (第 111L 页)
信义夙著。当 崇祯丙子之乱。不胜忠愤。北向痛哭。因废举入太白山。移建乐天堂。守义自靖。于时也。若洪沈 姜郑
诸公。亦入此山而主于公。以若诸公之高行卓节。定为宾主。记述而哭诔。各极揄扬。正非阿好之言。则孟子所谓 (第 181L 页)
得位。世间得位而无才能可纪者。古今凡几人。以此言之。造物未必不厚讷父子也。姜一日南行。余以讷帖为赆。 姜郑
重之。不敢自有而欲上其亲。姜其酷于文雅而悦亲无方者也。 (第 183H 页)
得位世间。得位而无才能可纪者。古今凡几人。以此言之。造物未必不厚讷父子也。姜一日南行。余以讷帖为赆。 姜郑
重之。不敢自有。而欲上其亲。姜其酷于文雅。而悦亲无方者也。
题权睡轩关东录后 (第 218H 页)